Search

【用對話同理 而非修理】

這兩天啾啾不是很穩定,導致我跟先生睡眠品質很差😭
  • Share this:

【用對話同理 而非修理】

這兩天啾啾不是很穩定,導致我跟先生睡眠品質很差😭
又累又睡不飽的先生,內在很不平靜😑
今天一直處在爆炸邊緣
下午的時候童童終於點燃了這個爆竹💥

👱🏻‍♂️「時間到了,我要關掉電視了」
👧🏻「不要!我還沒看完阿!」
👱🏻‍♂️「它這集要演完了啊!我要關掉了!」

說完,剛好結尾歌一唱
先生就拿了遙控器把電視給關了

👧🏻「不要!!!還沒演完!!」

之後就是童童的一陣嘶吼~翻滾
然後一直追在先生屁股後面吼叫著著
還拿著袋子狂打先生🤦🏻‍♀️

原本先生狀況好的時候
我都是停頓著看接下來的發展
但今天狀況不同,先生隨時可能怒爆一波
加上童童有打人的行為
我立刻介入了

👱🏻‍♀️「童童啊~媽咪想跟你說說話」
(我們一起牽著手走到了另一個房間)

➡跟孩子核對發生的事件

👱🏻‍♀️「童童啊~(停頓了五秒,她的眼神由原本的閃躲,抬了起來看著我)
媽咪剛剛看到你拿袋子打爸爸,是發生了什麼事嗎?」
童童搖搖頭不說話

➡引導孩子自己說出來,不加入自己的觀點,才是最真實的呈現

👱🏻‍♀️「童童啊~媽咪想幫你,但是我不知道發生什麼事了,你可以跟我說嗎?」
👧🏻「電視還沒演完,爸爸關掉電視,我還想看」

➡照顧孩子的感受

👱🏻‍♀️「爸爸關掉電視,你有什麼感覺嗎?」
童童搖搖頭不說話

(停頓後,若孩子不說話我會給一些選項)

👱🏻‍♀️「你有生氣嗎?」
👧🏻「有」
👱🏻‍♀️「你有難過嗎?」
👧🏻「有」
👱🏻‍♀️「那有傷心嗎?」
👧🏻「有」

👱🏻‍♀️「爸爸關掉電視讓童童覺得很生氣難過跟傷心啊」
👧🏻「對」

👱🏻‍♀️「你想要繼續看電視是嗎?」
👧🏻「對」

👱🏻‍♀️「想要看多久呢?」
👧🏻「我想要看到它演完」
👱🏻‍♀️「可是剛剛已經快演完了啊」
👧🏻「但是歌還沒唱完啊」
👱🏻‍♀️「原來是這樣」

➡照顧自己的感受

👱🏻‍♀️「你已經看很久的電視了還想要繼續看,但是爸爸媽媽擔心你的眼睛,所以想要關掉電視,那怎麼辦呢?」
👧🏻「那下次爸爸要跟我討論關掉電視的時間」

👱🏻‍♀️「好,那我們下次會跟童童討論時間,那你也會關掉電視嗎?」
👧🏻「會,我要保護眼睛」

說完我出去,把電視再打開
童童跟我約定好看三分鐘
等三分鐘一到
童童主動說媽媽我要關掉

———
親子間的相處很最容易產生摩擦
父母為了執行原則、規範而強硬
孩子表達能力不足而哭鬧、爆哭
這個時候,雙方的內在,都是波濤洶湧
各種情緒上來,會觸發不同的行為

還記得童童丟貓碗那件事嗎?
要解決的都不是「行為」
而是那個情緒

不論是阿德勒爺爺或薩提爾奶奶都說過
遇到摩擦的時候
先連結感情,再處理事情
當孩子感受到愛與關懷
才會願意聽你說話💗

最近我的時間安排比例都首重學習薩提爾的對話
雖然對一個三歲半的小孩
常常會很挫折、無力
甚至覺得,我竟然跟一個三歲小孩薩提爾

但我們希望自己能從現在就養成這樣的習慣
能幫助童童、自己更認識情緒
時時刻刻都是能顧到彼此的感受

未來就算生活再怎麼焦慮、不順、煩躁
讓這份愛
能夠坦然地在我們之間流動❤️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